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远古 · 黄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余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意林》一引《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
丹书 远古 · 帝颛顼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敬胜怠者强,怠胜敬者忘。
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
枉者灭废,敬者万世(《大戴礼》:「武王践祚,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帝颛顼之道存乎?』师尚父曰:『在《丹书》。书之言云云』」。案「昔帝」各黄帝,今从官聚珍本。《学记》疏云。检《大戴礼》,惟云帝颛顼之道,「黄」字)
《归藏》 其十一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路史。后纪》五。)」。
成相杂辞 先秦 · 无名氏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主之孽。
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
愚以重愚。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
大其园囿高其台。武王怒。
师牧野。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世之祸。
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
穆公得之。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绌。
春申道缀基毕输。请牧基。
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辩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凡成相。
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祥。
治复一。修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
谗夫弃之形是诘。水至平。
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势。直而用曳必参天。
世无王。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治之经。
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远思。思乃精。
志之荣。好而一之神以诚。
精神相反。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下以教诲子弟。
上以事祖考。成相竭。
辞不蹶。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依前后句例。此处缺三字。○右一章。)。请成相。
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尧授能。
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禹劳心力。
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圳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后稷。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
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契玄王。
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天乙汤
论举当。身让卞随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覆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观往事
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请成相。
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守其职。
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
莫得贵贱孰私王。君法仪。
禁不为。莫不说教名不移。
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守其银。
下不得用轻私门。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请牧祺。
用有基。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明其请。
参伍明谨施赏刑。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上通利。
隐远至。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吏敬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下不私请
各以所宜舍巧拙。臣谨修。
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右三章。○《荀子》下。《诗纪前集》七。)
楚鼎铭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
武王之鼎(《续汉。郡国志》二「汝南鲷阳侯国」注引《皇览》曰:「永平中,葛陂城北祝里社下,于土中得铜鼎而铭。」)
赤爵衔丹书(《学记疏》作「瑞书」)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四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
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凡事不强则不枉,不敬则不正。
枉者废灭,敬者万世。
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
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
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史记。周本纪·正义》引《书帝命验》云: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云。又见《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以「敬者万世」已上为《颛顼丹书》,「以仁得之」已下为师尚父述所闻。)
大明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天难斯,不易维王。
天位,使不四方(一章)

仲氏任,自彼殷商
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二章)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三章)

天监在下,有命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四章)

大邦有子,伣天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造舟不显其光。(五章)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
于周于京,缵女维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命尔,伐大商。(六章)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七章)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尚父时维鹰扬武王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八章)
按:大明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
伯夷 宋 · 章望之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唐宋名贤确论》卷一
伯夷之道,古今之难能也。
不以死生挠其志,而以仁义殒其身。
始沮武王之代,非刚也;
终饿死首阳,非懦也,笃仁义而已。
为暴君,其丑行昭昭矣,武王一天下之心以伐之。
当是时也,非人之弃商,盖商之弃人,譬堤必决焉,而水流乃溃也。
之为恶,非汤德可能掩之也,天下之怒,非一人可能遏之也,惟伯夷、叔齐,乃谏而止之。
或谓武王宜其谏焉,或谓之好异耳矣,是皆未然也。
二圣贤之事,盖非常人之所为也。
济天下而绝一夫者,武王也,非私天下于己也;
一言而靖万世之乱者,伯夷也,非咎武王于伐纣也。
武王之视虐民,如与同虐之也;
伯夷恐后人之贼君,如与同贼之也。
其道同归于救人,所以救者不同而已。
故使不君者闻武王之诛,则欲得其为君;
不臣者闻伯夷之谏,则欲得其为臣。
君臣定则国家定,国家定则天下定矣。
噫,武王之功,世亦有之,是功可能也,与数而兴者也。
伯夷之死,今数十百千年矣,前有能继者,独未之闻也,后有能继者,未可易知也。
是死不可能也,与身而废者也。
故平桀、纣者,莫仁于汤、武;
而能救人于治乱之际者,莫仁于伯夷
商之败,周之兴,伯夷所不动心焉,动心于理乱之际而已。
犹众人之斗,斗者既繁而力能止之,所救者将不少也。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武》,奏《大武》也。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按:武一章七句。
执竞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执竞》,祀武王也。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
按:执竞一章十四句。
文王有声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文王有声》,继伐也。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也。
文王有声有声求厥观厥成。
文王哉。(一章)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
文王哉。(二章)

筑城作丰
匪棘其遹追来孝。
王后哉。(三章)

王公,维之垣。
四方同,王后维翰
王后哉。(四章)

水东,维禹之
四方同,皇王维辟。
皇王哉。(五章)

镐京辟廱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皇王哉。(六章)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维龟之,武王成之。
武王哉。(七章)

水有芑,武王岂不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武王哉。(八章)
按:文王有声八章,章五句。
矢栝铭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肃慎氏之贡矢(《鲁语下》:“昔武王克商,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铭其栝。”)
玄鸟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玄鸟》,祀高宗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按:玄鸟一章二十二句。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
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
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按:桓一章九句。
长发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长发》,大禘也。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大国是疆,幅陨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一章)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受大国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二章)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帝命式于九围(三章)

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
何天之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敷政优优百禄(四章)

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
何天之,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
百禄是总。(五章)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三蘖,莫遂莫
九有有截昆吾夏桀(六章)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
允也天子,降予卿士
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七章)
按:长发七章,一章八句、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六句。
鬻子(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圭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其六 西周 · 鬻熊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周武王问于鬻子曰:「寡人愿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战而必胜,则吾为此柰何」?
鬻子对曰:「唯攻守而胜乎同道,而和与严其备也。
故曰和可以守,而严可以守,而严不若和之固也;
和可以攻,而严可以攻,而严不若和之得也;
和可以战,而严可以战,而严不若和之胜也,则唯由和而可也。
故诸侯发政施令,政平于人者,谓之文政矣。
诸侯接士而使吏,礼恭于人者,谓之文礼矣。
诸侯听狱断刑,治仁于人者,谓之文诛矣。
故三文立于政,行于礼,陈于刑,由此守而不存,攻而不得,战而不胜者,自古而至于今,自天地之辟也,未之尝闻也。
今也君王欲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战而必胜,则唯由此也而可也」。
周武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长短经。政体》)」。
武成 其一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
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汉书。律历志》)
大誓 其一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津之上,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
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小子,受先公功。
毕力赏罚,以定厥功。
明于先祖之遗”。
师行,师尚父左仗黄钺,右把白旄,以号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太子发升于舟,中流,白鱼入于王舟。
王跪取入,涘以燎。
群公咸曰:“休哉”。
周公曰:“虽休勿休,祗事不怠”。
既渡,至于五日,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雕,其色赤,其声魄。
五至以谷俱来。
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周公曰:“茂哉茂哉。
天之见此,以劝之也”。
恐恃之,使上,附以周公书,报诰于王,王动色变。
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皆曰:“纣可伐矣”。
王曰:“尔未知天命,未可伐”。
乃还师归(《尚书大传》、《史记。周本纪》、《齐太公世家》,《汉书。董仲舒传》、《书。太誓序疏》引马融《书序》,《诗·大明疏》、《思文疏》、《閟宫疏》、《周礼·太祝疏》、《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白虎通·爵篇》、《楚词·天问》注,《文选·幽通赋》旧注、《艺文类聚》十六、《御览》一百四十六。)
武王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周武王问于王子旦曰:「敢问治有必成,而战有必胜乎?
攻有必得,而守有必存乎」?
王子旦对曰:「有。
《政》曰:诸侯政平于内,而威于外矣。
君子行修于身,而信于舆人矣。
治民民治,而荣于名矣。
故诸侯凡有治心者,必修之以道,而与之以敬,然后能以成也。
凡有战心者必修之以政,而兴之以义,然后能以胜也。
凡有攻心者,必结之以约,而谕之以信,然后能有得也。
凡有守心者,必固之以和,而谕之以爱,然后能有存也」。
周武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
四内盟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加富三等,就官一列(《吕氏春秋。诚廉》:「武王使叔旦胶鬲于次四内,而与之盟。」注:「四内,地名。」)